学术西大|本周讲座信息速览!

移动UI设计

  西南大学订阅号 2018年第241期 总第862期

本周的讲座新鲜出炉啦,速来领取吧!

  ◆◆

  含弘讲坛

  ◆◆

  科协学术讲堂

  报告地点:物理大楼小阶梯学术报告厅

  主办单位:校科协、发光与实时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报 告 一:环境污染的健康危害

  报 告 人:江桂斌院士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报告人简介:

  江桂斌,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美国化学会ES&T杂志副主编。曾任国家973顾问组成员,国家纳米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成员。现为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成员等。

  研究领域涉及化学污染物形态、分析仪器研制、毒理与健康等。曾负责和完成我国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筛选与控制的第一期和第二期863项目,负责和完成两期国家POPs 973项目,负责和完成我国POPs控制第一个国家支撑项目,负责和完成2期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负责和完成国家基金委重大基金项目“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过程与毒理效应”。目前担任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环境污染的健康效应”首席科学家、国家重大仪器研制项目“高通量多功能成组毒理学分析仪”负责人和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大气细颗粒污染的毒理与健康效应”专家组组长。

  先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安捷伦全球“思想领袖奖”和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两次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

  报 告 二:环境砷暴露致癌的分子机制及风险评估

  报 告 人:刘起展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

  报告人简介:

  刘起展,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系主任,兼任南京医科大学应用毒理研究所副所长。1986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1989年获中山医科大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中山大学卫生毒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3月至2007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7年11月至2009年5月在美国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UAB)从事访问学者研究工作。近年主要探讨环境污染物所致机体和细胞DNA损伤及修复的分子机理、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应答及肿瘤易感性关系、环境污染物所致细胞恶性转化和双相效应及其分子机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等部省级研究课题等;获省级科技进步奖5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Environ Health Perspect、Toxicol Sci、Toxicol ApplPharmacol和Mutat Res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

  3

  报 告 三:发现新型有机污染物的技术途径

  报 告 人:阮挺副研究员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报告人简介:

  阮挺,博士,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06年7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获学士学位,2011年7月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随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工作至今。2014年12月起任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发现新型化学污染物的分析方法途径。在Environ. Sci. Technol.、TrAC Tr Anal. Chem.、Environ. Health Perspect.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1篇,含Environ. Sci. Technol. 16篇。负责、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面上基金、国际合作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等课题。现为TrAC Tr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期刊(IF: 7.034)客座编辑。

  4

  报 告 四:黑磷材料的毒性及调控

  报 告 人:曲广波副研究员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报告人简介:

  曲广波,博士,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04年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得理学学士,2008年获得山东大学医学硕士,2011年获得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专业理学博士,2011-2014年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2015年至今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2010-2011年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研究助理;2014-2015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儿科系访问学者,2015年美国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纳米材料的环境安全与健康效应。

  5

  报 告 五:溴系阻燃剂的血管毒性

  报 告 人:韦艳宏教授 中山大学

  报告人简介:

  韦艳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2002年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预防医学院学士,2002–2005年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毒理学硕士,2005-2008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态毒理学博士。2008-2015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博士后,2015-2016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副研究员,2016年至今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教授/博士生导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山大学“百人计划”项目,美国NIH等多个项目。

  低维碳基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

  报 告 人:李宜彬 教授

  下午4:00

  报告地点:西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部(21教)105会议室

  主办单位:材料与能源学部、校科协

  报告人简介:

  李宜彬,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2000年和2002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于2007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该校做博士后,于2009年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工作,2012年晋升为教授。他长期从事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的设计、制造、评价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过材料学、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等多学科交叉,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解决工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同时从工程项目中提炼基本科学问题。从材料的微观结构入手,实现材料性能和功能设计,进而实现宏观结构产品制造和工程中的应用,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相关成果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在《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Small》、《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10余篇。牵头承担或参与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多项成果成功应用于多个武器型号上,荣获中国复合材料青年科学家奖。

  报告摘要:

  低维碳材料在力学、电学、光学及热学等领域所展现出来的极其优异的性能,使其能够作为纳米尺度的构筑单元来实现复合材料的制备。同时,复合化也使得低维碳材料的微观性能实现向宏观功能转化。本文介绍了作者在低维碳基结构散热一体化与结构隐身一体化复合材料领域的工作。在结构散热一体化复合材料领域,作者采用外场协同控制技术实现了低维碳材料定向化与致密化,获得具有高度定向结构的三维复合材料,热导率超过1500W/mK;在结构隐身一体化复合材料领域,作者通过低维碳材料的微结构调控实现了0.3GHz-40GHz的超宽频隐身效果,并实现超低的面密度,在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领域展现出极大的应用价值。

  ◆◆

  雨僧讲坛

  ◆◆

  戏剧

  将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下一个消费“爆款”吗?

  主 讲 人:黄波(重庆市文化研究院)

  主 持 人:陈永 副教授

  地 点:8教学楼308教室

  主办单位:教务处

  主讲人简介:

  黄波,重庆市文化研究院戏剧影视研究室主任,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长期从事舞台艺术研究、戏剧评论及演出市场研究工作,在《中国戏剧》、《民族艺术研究》、《当代戏剧》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及评论文章。近年来主持多项关于本土戏剧产业化、公共财政舞台表演艺术及国有文艺院团考核评估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艺术科研课题。策划参与了重庆市“大学生戏剧节”“重庆青年戏剧演出季”等各种戏剧公益、普及活动。长期开展演出经营的市场实践,在重庆成功运作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李白》《茶馆》、上海越剧院《红楼梦》、中央民族歌舞团《仓央嘉措》、林兆华工作室《哈姆雷特1990》、香港话剧团《洋麻将》、西班牙默剧《安德鲁与多莉尼》等众多优秀剧目的演出。

  主讲内容:

  这是一个因循守旧与变革颠覆的时代。这是一个沉溺娱乐至上与追寻终极关怀的时代。对于戏剧这样一种人类最为古老的艺术而言,也许这算不上一个辉煌再现的大时代,却未必不是一个波诡云谲、充满活力的好时代。戏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众声喧哗,呈现出难以穷尽的个性化表达,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涉到当代生活的每一个幽暗的角落,直击每一颗躁动而复杂的灵魂。我们在和戏剧的娱乐狂欢中聊以打发无数碎片化的时光,却也在戏剧的幽光烛照中直面我们最为真实的镜中影像。戏剧,已然成为我们在这个世界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文献所学行堂名家讲座

  讲座题目:出土文献整理出版规范漫谈

  主 讲 人:王素研究员

  讲座地点:8教109教室

  主讲人简介:

  王素,湖北武汉人。1977年考取武汉大学历史系本科。1978年考取同系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工作。现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研究院古文献研究所所长,中组部代中央联系专家。“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修纂委员会委员、“全国古籍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新中国出土墓志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与研究”执行负责人。参加或主持的多卷本出土文献整理著作有《吐鲁番出土文书》、《新中国出土墓志》、《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及《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书法艺术》等。个人出版专著16部,发表论文、书评、杂撰等400余篇。

· 青春缙云网络文化工作室 · 出品

  责任编辑

   黄 维

  执行编辑

   罗 曼

  内容来源

   学校官网

  版式设计

   王艺津

  文案校对

   余嘉晖

  投稿邮箱:media@swu.edu.cn

  ◆ ◆ ◆ ◆ ◆

标签: 移动UI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