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光志愿者服务队在行动|「第28期」濒临灭绝的物种(上)

服务器

  虽然我国是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生态系统破坏和退化,使许多物种变成濒危物种和受威胁物种。

  值此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极光慈善义工队的队员们纷纷化身“生态宣传员”,主动介绍起自己所知的濒临灭绝的物种,其中22位中小学志愿者作为代表,讲述了22种不同的濒危物种的分布范围、形态特征、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繁殖方式、保护现状等知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了解下吧!

  01

  海淀区育鹰小学 四年级六班 郭静怡

  朱鹮

  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鹮系东亚特有种。中等体型,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繁殖期时用喙不断啄取从颈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涂抹到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羽毛上,使其变成灰黑色。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由双亲孵化及育雏,孵化期约30天,40天离巢,寿命最长的记录为37年。

  濒危原因

  朱鹮受到生存环境恶化、天敌威胁和自身生物学性质的影响而濒危。

  关于朱鹮的诗句

  赤玉雕成彪炳毛,红绡剪出玲珑翅。湖光始开山日高,迎风吐绶盘花绦。临波似染琅琊草,映叶疑开阿母桃。

  ——《吐绶鸟诗》唐·刘禹锡

  02

  西城区奋斗小学 四年级八班 马睿霖

  指猴

  指猴(学名:Daubentonia madagascariensis):因指和趾长(中指特长)而得名。体型像大老鼠,体长36-44厘米,尾长50-60厘米,体重2千克;体毛粗长,深褐至黑色;尾比身体长,尾毛蓬松,形似扫帚,毛长达10厘米,黑或灰色;体纤细;头大吻钝;耳大,膜质;除大拇指和大脚趾是扁甲外,其他指、趾具尖爪;牙齿结构像鼠,仅20枚;四肢短,腿比臂长。

  栖息于热带雨林,从原始雨林到干燥的落叶森林大树枝或树干上,在树洞或树杈上筑球形巢。单独或成对生活,夜间活动。喜食昆虫。取食时常用中指敲击树皮,判断有无空洞,然后贴耳细听,如有虫响,则用门齿将树皮啮一小洞,再用中指将虫抠出。由于叫声凄厉,似哭声,当地人认为指猴会带来恶运,所以一旦看到便杀死,加之栖息地的破坏,指猴变得数量极其稀少,曾一度认为已经灭绝。分布于马达加斯加东部沿海森林。

  它体长30-38厘米,尾长44-51厘米,体重2-3千克;头大而较扁,面目如狐,口鼻突出,吻钝,一对黑色耳朵大而善动,耳朵非常大,膜质;体纤细;四肢短,腿比臂长。除大拇指和大脚趾是扁甲外,其他指、趾具尖爪;黑褐色的体毛由短软的绒毛和粗长的护毛组成,吻部和身体下部为灰白色。脸和腹部毛基白色,颈部毛特长有白尖;尾比身体长,尾毛蓬松而且粗密,形似扫帚,毛长达10厘米,黑或灰色。

  指猴善夜间出没,长着一双瞪视的橙黄色眼睛,大头小嘴巴,体形如猫,耳如蝙蝠,牙齿爪子像松鼠,手如同人手,它们会用手敲击树木来断定有无蛀虫。由于具备奇特的手指而得此名,它的中指和无名指细如铁丝,不仅便于抠取树皮缝中的蛴螬,而且在咬穿果壳后,还能用细细的指头掏取果肉。

  指猴的另一个不寻常的特征在于牙齿,指猴仅有20齿,且不具备原始猴类特有的梳齿,又是唯一不具备犬齿的灵长类;指猴的门齿高度发达,终生生长,具有珐琅质的齿面和坚利的切割面,正由于这一特征,它曾经多年被错划为啮齿类。

  希望社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濒临灭绝的动物,希望动物们都能有个安全的“家”,希望人类能与动物共存!

  03

  西城区奋斗小学 二年级九班 贺诗谣

  棱皮龟

  棱皮龟是现存最大的爬行动物之一和最大的海龟种类,是龟中之王。壳长104-150mm,宽560-900mm,高290-495mm。重量达100kg以上。棱皮龟在海龟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们的壳骨不是坚硬的甲壳,而是覆盖着一层类似皮革的油性“皮肤”。与陆龟不同,海龟不能将头缩回壳中,这使它们更容易受到捕食者的攻击。

  棱皮龟已被多个保护组织列为濒危物种,但由于在监测和教育方面的努力,其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的地位已从“极度濒危”升级为“易危”,不幸的是,由于其饮食习惯的性质,棱皮龟经常与海洋垃圾发生冲突,例如塑料袋和气球,这些垃圾进入海洋,海龟和其他海洋动物误认为是猎物。

  虽然大西洋种群似乎比太平洋种群更稳定,但除了摄入人造碎片外,棱皮龟面临的持续威胁还包括很多,包括被渔具和海洋垃圾缠住、船舶罢工、由于商业、工业、娱乐、旅游目的而造成的栖息地丧失、由于全球变暖,栖息地转移和改变,包括极端温度和风暴、来自工业、商业和军事废物源的污染等。

  海洋生物因为误食塑料而死亡的事件每天都在上演。多数海洋生物不会区分塑料垃圾和食物。每年死亡的棱皮龟中,有34%是因为误把塑料袋当水母,吞进体内造成死亡;人们更是在搁浅的抹香鲸胃里发现重达几十斤的塑料垃圾。据联合国统计,迄今已有约1亿吨塑料被倾倒入海洋,每年因塑料垃圾离世的海洋生物超过100万。

  04

  西城区奋斗小学 四年级八班 贺都诚

  儒艮

  儒艮[rú gèn]:儒艮是一种海洋草食性哺乳动物,儒艮是海洋中唯一的素食者。因为它需要定期浮出水面呼吸,常被认作“美人鱼”。儒艮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洋动物之一,自四千年前起,因为它的独特性质,人类便开始对儒艮的捕杀,食肉榨油,骨可雕物,皮可制革,迄今儒艮数量已极为稀少。现在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濒危物种之一。

  儒艮的身体呈纺锤形,长约3米,体重300-500千克。全身有稀疏的短细体毛。没有明显的颈部,头部较小,上嘴唇似马蹄形,吻端突出有刚毛,两个近似圆形的呼吸孔并列于头顶前端;无外乎耳廓,耳孔位于眼后。无背鳍,鳍肢为椭圆形。尾鳍宽大,左右两侧扁平对称,后缘为新月形,无缺刻。鳍肢的下方具一对乳房。背部以深灰色为主,腹部稍淡。

  分布范围

  儒艮的分布区跨居37个以上的国家。

  国外分布:国外不连续地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热带及亚热带沿岸和岛屿水域,以及海湾和海峡内的水域,北至琉球群岛,南至澳大利亚中部沿 岸,西至东非。

  国内分布:南海:广西(防城港竹山港、合浦县对达港)、海南(东方市港门湾、 白马井洋浦港、澄迈县东水港),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和阳江市在20世纪70年代及台湾省南部 在30年代曾有儒艮的记录。

  BBC组织的科考队前往莫桑比克巴扎鲁托群岛,在距离海岸9英里的位置,发现了大量的儒艮。在整个分布区内,它们都曾遭到人类的捕杀,它们的栖息地则因沿岸的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如今,大多数国家都对儒艮实行法律保护,只有澳大利亚北部岛屿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西部的土著仍允许捕猎儒艮。但即使是受到保护的地区,仍有一些儒艮死于盗猎以及渔具和防鲨网的误杀。

  我们应该珍惜濒临灭绝的儒艮,保护世界生物多样性!

  05

  爱迪学校 七年级三班 赵若水

  华南虎

  华南虎是中国特有的虎亚种,仅在中国分布,生活在中国中南部 ,亦称“中国虎”,在野外已灭绝。于1981年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Ⅰ保护名单,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华南虎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联合国1996年发布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公约》将华南虎列为第一号濒危物种,列为世界十大濒危物种之首。

  华南虎头圆,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较长,胸腹部杂有较多的乳白色,全身橙黄色并布满黑色横纹。毛皮上有既短又窄的条纹,条纹的间距较孟加拉虎、西伯利亚虎的大,体侧还常出现菱形纹,在亚种老虎中体型较小。华南虎以草食性动物野猪、鹿、狍等为食,是中国的十大濒危动物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红色物种名录极度濒危。

  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球仅有华南虎221只。希望大家都来濒危动物,爱护我们的地球!

  06

  西城区奋斗小学 四年级八班 赵奕赫

  野生双峰驼

  野生双峰驼(学名:Camelus bactrianus ferus)是骆驼科、骆驼属、双峰驼下的一个亚种。头体长3.2-3.5米,肩高1.6-1.8米,尾长50-60厘米,体重450-680千克。巨大的有蹄类,背上有两个驼峰,颈长而且向上弯曲,体色金黄色到深褐色,以大腿部(股部)为最深。

  野生双峰驼栖息于海拔2000-2900米干草原、山地荒漠半荒漠和干旱灌丛地带。适应力极强,其身体特征非常适应于干燥炎热的沙漠气候,主要以草、树叶和谷物为食,一次最多可以喝下120升的水,在特殊环境下它们可以喝盐水和吃冰雪来维持生命。分布于中国和蒙古的野外偏远地区。

  威胁它们的是栖息地的改变、非法狩猎以及和家养骆驼杂交等。对于野生双峰驼种群数量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自然环境的变迁,使得野生双峰驼生活的草地范围不断萎缩;另一方面则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垦殖范围扩大,野生双峰驼的水源地被人为破坏。此外,人类的捕杀也是野生双峰驼种群数量下降的一个原因。

  希望大家都来爱护我们身边的动物!

  07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保利小学

  三年级三班 冯若凌

  远东豹

  ——世界上最稀有的豹

  远东豹是一种较小的大型猫科动物,体长0.8-1.4米,尾长1米左右,体重为74.8千克,雄性比雌性略大。头小尾长,四肢短健;毛被黄色,满布黑色环斑,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梅花状图案,又颇似古代的铜钱,所以又有“金钱豹”之称。

  远东豹分布于中国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边境的森林。喜爱独居生活,白天潜伏在巢穴或树丛中睡觉。傍晚出来游窜觅食,直到天明才休息。

  科学家们有时称远东豹为“无声的杀手”。它的感官发达,动作敏捷,善于爬树,但不喜欢游泳。性情异常凶猛,犬齿大而锋利,裂齿也特别发达,有利于擒获和撕扯猎物。捕食梅花鹿、麝、狍子、驯鹿、野猪、兔子等食草动物,身体强健,可以越过6米宽的沟渠、跳上3米高的峭壁。有时也吃鱼、鸟类,以及袭击家禽、家畜等。

  远东豹一次可产1-4只幼崽,哺乳期为4-6个月,小家伙跟随母亲生活约2年后独立,3-4岁性成熟,寿命15-20年。

  远东豹的噩运主要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北方地区大量的远东豹遭到捕杀。截止到1980年,野生的远东豹数量一度下降到不足百只,几乎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好在是远东豹的繁殖能力要强于大多数的大型猫科动物,在国人后期的抢救之下,才没有让这种动物走向灭绝之路。

  地球上每年约有两万七千多个物种走向消亡,也许我们很难阻止这一切。但是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从自己做起,爱护环境,尊重生命就是我们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

  08

  北京八中 高一(13)班 赵奕博

  丹顶鹤

  丹顶鹤(学名:Grus japonensis)别称仙鹤、满洲鹤,鹤类中的一种,大型涉禽,因头顶有红肉冠而得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EN)物种。

  丹顶鹤分布于中国东北,蒙古东部,俄罗斯乌苏里江东岸,朝鲜,韩国和日本北海道,是东亚地区所特有的鸟种,常成对或成家族群和小群活动,主要以鱼、虾等为食。因体态优雅、颜色分明,在东亚地区的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贞、长寿的寓意。

  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爱护我们身边的动物!

  09

  北京市十九中 初一一班 秦靖洲

  斑鳖

  斑鳖,又名斯氏鳖。背盘长36-57厘米,背盘宽度仅略小于长度,几近圆形。躯体扁平,仅略隆起,背面平滑光泽,暗橄榄绿色(或黑绿色),具多数黄色点斑,其间更有无数黄色细点,有时形成包围前述黄色点斑的不规则的一圈;在相当于骨质背甲部分,黄色斑纹形成横竖交织的线纹或放射状纹。头、颈及四肢背面亦为黑绿色,具不规则的大小黄色斑。这种密集的黄色斑纹是斑鳖的特点。

  生活于江河湖沼中,底栖。以水生动物为食物。卵生。斑鳖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极其珍贵,是龟类中最濒危物种之一,全球已知存活仅4只,其中苏州动物园2只(一雌一雄)、越南同莫湖1只、越南宣汉湖1只。分布于亚洲。中国特有种。分布于长江下游及太湖周围。

  斑鳖头骨中等大小,骨质吻短;下颚联合窄于最大眶径,并无中央嵴;轭骨与鳞骨接触,基蝶骨与颚骨相连;第一对肋板间仅为1枚椎板所分隔,第八对肋板退化,且不在中线相遇;背甲骨板具粗糙的凹痕。在第1对肋板间仅有1枚椎板;7-8枚椎板形成连续的1列;在8对肋板中,至少有1-2对在中间相遇。舌腹板与下腹板分离,不融合;前腹板小,相互分离;有2-5个大的胼胝体。头骨平而宽短,有1个非常短而圆的骨质吻,其长短于最大眶径;吻突短。前额骨与犁骨相接,上颚咀嚼面无脊。

  10

  育膺小学 二年级六班 李心迪

  爪哇犀

  爪哇犀是犀科、独角犀属犀牛。爪哇犀喜欢生活在野草密布、有大片芦苇的低地雨林环境中,以小树上的叶子、嫩芽为食物,也吃一些果实。爪哇犀牛能够产生一系列具有独特含义的声音,包括“嘶哑”、“尖叫”、“嘴唇振动”和“鼻音”。在大于600米以外的地方可以听到一些响亮的咆哮声。爪哇犀的濒危有两个主要原因:

  ①爪哇犀被大量偷猎(犀角被视为名贵中药,且在也门被雕刻为匕首把柄);

  ②爪哇犀栖息地的减少与破坏。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度濒危。

  1922年,爪哇犀在中国境内的最后一头被杀。此后,再也没人在中国见到过犀牛。由于大量捕杀,爪哇犀只分布在爪哇岛的乌戎库隆国家公园和越南的吉仙国家公园(越南亚种),数量非常稀少。截至2022年,全球估计只有72头。让我们认识并濒危动物,爱护我们的地球。

  11

  西城区初一年级 王雨菲

  滇金丝猴

  粉红色的嘴唇,时尚的莫西干头,高高竖起的尾巴,露出臀部长长的白毛,这是生长在在中国滇藏交界处雪山峻岭之中的珍稀灵长类动物、中国特有物种——滇金丝猴。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里,滇金丝猴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属于濒危物种。

  滇金丝猴属于灵长目猴科仰鼻猴属,是世界上除人类以外栖息海拔最高的灵长类动物,长年生活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地带,活动范围在海拔2500 ~ 5000米之间,活动量大,活动范围广。公猴头上独有一撮冲天翘起的黑色顶毛。一只成年的公猴体重可达30公斤,几乎是母猴的两倍。滇金丝猴多为一夫多妻制,强壮的大公猴与数只母猴及小猴组成家庭。母猴两年生一胎,初生幼猴通体银白,随着年岁增长体色也渐渐与成体近似。有趣的是,没有组建家庭的雄性公猴,会组成全由单身雄猴组成的家庭。

  滇金丝猴终年生活在冰川雪地附近的寒温性针叶林中,初春季节偶尔到针阔叶混交林中觅食。他们的食物以云杉、冷杉树的附生植物松萝、苔藓、地衣等为食。对它们来说最主要的食物,是原始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里的树枝上大量附生的一种像粗毛线一样的地衣——松萝,主要成分是纤维,蛋白质含量很低。

  由于近些年的捕猎加上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滇金丝猴的种群数量极速下降,在1983年的数据调查中只显示有几百只的数量。国家为了保护种群,成立白马雪山滇金丝猴保护区,开始多方面保护滇金丝猴。滇金丝猴的种群数量也有所增长,我也有幸去过白马雪山并且参与了研究金丝猴的田野调查工作,至今印象深刻。在2021年云南举办的COP15生物多样性大会上,滇金丝猴作为中国特有的物种在大会的平行会议上露脸,让世界认识了滇金丝猴——白马雪山的明星物种。

  Tips: 由于篇幅关系,还有11个濒临灭绝的物种我们下篇接着介绍!

  【极光呼吁】请不要购买野生动物制品,不干扰它们的正常生活,发现交易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第一时间报警,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标签: 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