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望京博格
来源:雪球
此文写给我的青葱岁月,未来继续享受指数基金低成本的复利。
2009年,北京金融街的写字楼里面,望京博格坐在1.8MX1.8M的工位上面,码着一行行的代码,回测着各种投资策略,在这个位置上已经做了有几年时间了……
例如,各种所谓的大师投资策略,据说可以预测未来市场涨跌趋势的赫斯特指数(Hurst exponent)……等等
似乎各种策略的效果跟参数密切相关,但是如果给客户看那还是把参数优化一下,未来市场什么参数有效就不知道了。
研究报告搞完之后,继续开始计算(指数基金)分级基金的套利空间,这个可是要仔细算,否则会亏钱的,而且测算是否准确市场会给检验的,方法很简单,赚取了就是对的,亏钱了就是错的!闲暇之余把自己写的代码汇集成一本书可以卖钱《数量金融分析基于Matlab》从此诞生,并连续更新四版。
2012年,望京博格从北京金融街跳槽到东方广场,设备也升级了…… 有了自己的专属的HP服务器上面按照这WIND、蓬勃本地数据库,刷起数据来飕飕的……服务器价格2万多点,但是HP的金牌服务一年就要1万多,索性就没有购买什么金牌服务,但是这个计算机的显示器刚出保质期就坏了…… 难道HP比我还算的准。
这个时候主要工作就是金融产品设计,设计了什么这就不说了,总之在产品设计方面望京博格当时还是很出名的,之后自己印刷了一个小册子《金融产品大全》。
那个时候,即便母基金管理费1.0%每年,托管费0.2%每年,申购费、赎回费啥的都不低,但是即便如此,扣除这些费用还是有不错的套利空间,分级基金的套利空间持续存在,这个还要感谢B份额投资者的激情,还要A份额投资者持续的买入。
由于做产品设计跟主动基金经理起了不少争执,最好的办法就是指数基金"干死"他们,由此逐渐称为指数基金狂热信徒。
2013年,望京博格从北京东方广场回到金融街,这次开始干“资金池”业务,都是固收产品,谁比谁业绩好,比的成本控制能力,就如同指数基金低成本是复利一样,分级基金的套利如火如荼的继续干! 转债B满仓干起来……
2022年,万众创业开始离开金融机构,有时候离开才知道,哪些能力属于你,哪些能力属于平台,结果是很多能力属于我,但是干什么呢?
迷茫的道路上,翻译偶像约翰博格的传记,深深的被博格精神所感动:“无论遇见好事,还是坏事,我们必须持续前行!” 通俗一点就是血战到底!
指数基金与ETF可以永续,无论市场涨跌它都持续前行,成本越低的指数基金留给投资者的市场收益越高,而且长期(低换手)投资指数基金便可以躺赢80%投资者,似乎这个才是普通投资者抵抗通胀的征途。
相比投资收益更重要的,还有梦想与生活!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超额收益”放弃了他们!